阅读记录

《救命!她被哨兵们疯狂觊觎》

第 70 章 哥哥今晚会慢慢喂饱你...

《救命!她被哨兵们疯狂觊觎》全本免费阅读

第70章第70章

【哥哥今晚会慢慢喂饱你】

说起来,回京的队伍里还有二十多个人与众不同。

那就是去年以及前些年中举的举人们。

其中就有去年的乡试第一林元志,他今年二十五已经是举人了,而且才华斐然,实干也不错。

今年的会试也有机会一试。

走之前他还特意拜见纪大人口中称呼已经从纪大人改为老师,也算顺了时下读书人的风气。

纪楚还是说大家都是举人,不必这么客气。

但林元志执意如此。

以至于在去京城的队伍里还是一口一个老师。

他们这些人跟着许大人一起回京竟是为了安全也是能得大人庇佑还省了不少路费。

今年四月份就要考会试了。

这更是重量级的考核啊。

林元志不仅念叨纪大人还念叨棉花。

去年整个曲夏州都在这种棉花,就算是贩子们尽力收购棉衣棉被,甚至直接买棉花,可去年时间太短。

而且棉花下来的时候很多地方道路都不通了,故而大半棉花还在百姓们手中。

也不知道今年该如何处置。

织成棉布吗?

那永锦府的商贾们,早就喊着要买白叠子了。

那棉花柔软洁白,漂亮得不行。

就算织棉布要靠纯手工做,谁让棉絮太短,普通的织布机器效率太低。

也不知道数科那边有没有研究出织棉布的机器出来。

哎听老师说,还有一种长绒棉更适合做衣服织布也不知道何时能寻到。

林元志身边的同窗忍不住道:“别想了那边有纪大人

好像是这么回事。

他们专心备考就是。

曲夏州州城。

纪楚确实在忙棉花的事。

去年十月份收获十月底本地人用上棉被服。

十一月份开始有人收棉被服可惜这生意做到十二月基本就停了。

去年雪特别大道路早就不通又加上天气越来越冷后期贩子们也有心无力。

现在二月份道路畅通棉被服暂时却没了需求曲夏州各家也没有再做剩下的棉花都在家中。

对于本地百姓来说家里囤货越多心里越踏实而且他们明白这东西很好所以一时半会地不着急。

他们是确实不着急该着急的是其他地方。

比如早早赶来的广宁卫董千户。

以及隔壁永锦府的纺织大户马掌柜。

广宁卫到曲夏州距离四千五百里地能在二

月下旬过来估计是年前就出发了。

那边到现在天气还不算暖和。

一直说广宁卫寒冷可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董千户来的目的很明确想要棉被服他们广宁卫可以买。

而永锦府过来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棉花。

但他们想要棉花的目的是做成布这东西无论春夏秋冬都能用而且棉布质量好不少大户人家指名要买。

不过两方来了之后一时半刻都没见到纪楚本人。

不是纪楚不想见而是州城刚换了知州许多官员职位变动大家都在熟悉各自的事情。

以及熟悉上司的行事风格。

之前许知州在的时候最重视的便是户司跟礼司

现在来了新知州他最重视兵司刑司沈通判则要肩负起其他责任。

总之大家都要互相了解接下来几年才能更好办差。

纪楚所在是户司。

如今主事是以前的左都事名叫卓吉胜。

纪楚为左都事新来的谢富为右都事。

下面书吏也有些变动问题不大。

他们正在把这几年尤其是去年整理好的账目拿出来一一递给新知州查阅。

新知州虽是兵部出身但也做过通判之类的文官看账目自然没有问题。

不过在看户司账目之前他先见了兵司刑司。

查问的结果并不算好掌握本地兵差考武治安的部门怎么可以松懈。

好在兵司主事也是新来的这事也不是他的责任。

刑司那边掌握刑名其下捉贼的官员膀大腰圆同样也让新知州头疼。

这般严肃对待让不少官员都觉得冷汗直冒。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这烧得是不是太厉害了。”有官员低声道。

其他人纷纷摇头只道是这位知州的风格。

他们习惯许知州的温和自然不习惯如今雷厉风行的新知州。

好就好在下面人揣摩出新知州的意思他典型对事不对人而且心胸大度不讲繁文缛节。

只要你给的建议对便是有些无礼他也不会计较。

但倘若想偷奸耍滑耍小聪明他会让你知道军棍的厉害。

没错军棍新知州带了两个师爷幕僚其他都是军中出身的兵士做随从。

不少人听得牙酸。

文官当长官跟武官当长官真是两种情况啊。

州城衙门正在磨合的时候广宁卫董千户跟永锦府马掌柜正好过来。

也不怪第一时间见不到人。

双方都有点忐忑。

棉花这东西在曲夏州不算稀奇但在其他地方却是罕见的。

倘若

能买到,就是他们的幸运。

两方递完名帖,正好还碰到了。

只是双方都不知道来意,对彼此还很客气。

谁让僧多粥少,给了这家,那家就会少很多。

双方比较起来,还是马掌柜更有信心。

董千户有邓成的信件,知道邓成跟纪大人关系好。

只是关系好,也不一定能成,他们广宁卫的银钱不多,还要加上运费,只怕更艰难。

而马掌柜则有知府幕僚的介绍,而且许知州临走之前,还给永锦府写过信,提过棉布买卖的事,算是有许知州的意思。

总之一句话,都想拿到曲夏州去年剩下的棉花,以及今年产出的棉花。

没错,大家已经开始预定今年十月份的新棉了。

要知道,如今还不到三月。

棉花的好是怎么也藏不住的。

两位留下名帖之后,就在客栈里等着了。

纪楚还在等着给知州汇报情况。

去年裴大人专门让他们把秋冬棉花税收留了下来,没有做预算,就是为了让新知州过来之后,有支使的银钱。

也方便户司留个好印象,让下属们好做事。

现在的卓主事,纪楚,以及谢右都事,终于能去见新知州了。

新知州的来历不用再说,他来这的目的,纪楚也有猜测。

不过递上税收账册的时候,纪楚并未多嘴,只是听卓主事一一介绍,等着新知州给个话音。

新知州看到账册剩下的银钱,确实眼前一亮。

再看到仓库里的囤粮,又稍稍点头,最后目光放在棉花跟油菜的收益上,斟酌再三,开口道:“去年各项支出都按许知州的意思办即可。”

说着,又指了剩下的棉花收益,开口道:“这部分银钱,可有他用?”

卓主事答道:“棉花收益乃是去年的新进项,故而还未有分配,知州大人,您觉得放在哪里合适。”

新知州抬头看了户司众人一眼,原本严肃的表情,终于有了一丝轻松,开口道:“先放着吧,等本官知晓本地事务之后,再行定夺。”

一番交谈后,纪楚对新知州的性格也有了些了解,这位确实快人快语。

但能做大将的,必然也有其智慧。

新知州看着纪楚,忍不住道:“听说你做知县的时候,击退几百匪贼,当时是什么情况。”

这都是安建三十三**了,如今两年过去,纪楚都记不清楚细节,只把大概说了说。

新知州微微点头:“还是各地武备松懈的缘故,倘若各地军备整齐,不至于让匪贼如此行凶。”

话说到这,大家也都知道棉花的收益,知州想用到何处了。

纪楚更是了然,他毕竟听薛

明成薛大人讲过知州的履历,大致知道他重点会关注哪些事。

倒是卓主事收了账册,还有点不明所以,还是纪楚稍稍使眼色,户司主事才试着道:“棉花收益放着也是放着,不如填充到军备上?

毕竟这位一来,就说城门口的士兵们不够紧张。

想要让士兵们有气势,武器装备,军饷口粮,一样都不能少

算账这块,卓主事还是没问题的。

卓主事迅速理了前几年兵司治安巡防的账目,一时泪目。

这些年只顾着发展经济,他们这边的银钱还是那般贫瘠,着实有些可怜的。

最近发的福利,也只是顺便发了棉被服,还是之前兵司主事提议的,其他并无太多。

新知州听着,最后在兵司用度上签了字,再等沈通判核查后,就能照办了。

户司等人走出知州书房,才稍稍松口气,也算了解对方的想法。

卓主事还道:“多亏你提醒,没想到知州这样重视兵司。

“也是,他之前就是兵部出来的。

重视兵司。

新知州的第一笔预算,竟然是给兵司的?

这事根本瞒不住,很快传遍衙门。

兵司主事自然高兴,连带着刑司的刘为民刘大人都过来打听消息,刑司有没有沾光?

答案自然是有的,刑司那边的捕快等人,同样会有武器装备的提升。

这些消息证明一件事。

新来的知州,要主抓本地军马了。

这让很多官员并不适应。

虽然知州全知州事,但一般知州知府,都会着重管政务,比如许知州就是典范。

现在着重抓兵马,真的好吗。

尤其是许知州刚离任,他便大刀阔斧,实在不妥当吧。

也就户司聪明,用棉花的利润先站队了。

剩下的礼司,吏司,工司则不知道该怎么办。

吏司这边还算老神在在,他们主管官员考核起复,在左都事薛明成的建议下,按兵不动即可。

剩下的工司主事景大人何等聪明,让手下安心,他们工司自有作用。

但现在的礼司主事,表情明显不对劲。

他也是今年刚刚上任的,本以为还会像前主事那样被重视,没想到秀才遇上兵。

而他也听说,自己礼司这些人,跟户司纪楚是不合的。

真是举步维艰。

这几个部门各有不同。

最高兴的,肯定还是兵司跟刑司。

跟纪楚关系比较好的刑司刘大人更高兴了。

好啊,终于让他们熬出来了!

兵司更不用讲,人人都等着新知州重用。

这些变动也不算特别意外。

之前就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每

个官员都有自己的风格。

他们这些官员,只能尽量去适应,而且早点确定自己想做什么,比让下属猜测,那可好多了。

不过他们户司可就惨了。

棉花收益拨给工司之后,不少同僚看他们的眼神都不对。

就差直接说:“真是狗腿子!”

太会巴结了!

卓主事他们也是无奈。

那棉花收益本就是多出来的,而且兵司多年没有改动,不给他们说不过去。

要说前三四年主要恢复民生发展经济,没少你们的啊。

但不管怎么说,尤其是礼司的人,看他们十分不爽。

无他,按照今年知州的风格,与礼司方面的拨款,应该会大大减少。

纪楚跟李师爷他们讨论的时候还道:“但凡分预算,肯定会不均的,之前许知州多给礼司分,他们也没意见。”

“过段时间就好了。”

李师爷跟着纪楚时间也长了,难免多想一些:“大人,新知州刚来,便提拔兵司,是不是有什么原因。”

纪楚心中有些猜测,但也不好说。

先是兵司主事换成有沙场经验的。

然后是有兵部履历的知州,怎么看都像风雨欲来。

还有邓成跟他说的话,以及薛明成最近的低调,似乎有危险逼近。

但他们这里是边城,就算有异变,也该是他们先知道吧?

或者说,有异变的不是他们这边,而是其他边卫?

平临国承平已久,有岳将军在的西北常备军都要说一句武备松弛,其他的地方呢。

纪楚跟李师爷对视一眼,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先不提这些了,尽咱们所能吧。”

自从纪楚来到州城身兼两职,李师爷同样做两个部门的差事。

如今又成为正六品左都事,负责的事情更加重要,李师爷也成长得极快。

想起刚来曲夏州时,他做事青涩得不行,如今算是看得更全面了。

两人说完之后,又想到李纹跟纪振,他们两个都练了拳法,最近纪楚又找来枪法的师傅,明显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李师爷道:“他们想去常备军,最近一直在嘀咕。”

说完之后,他又不舍得。

如果常备军真有祸事,那岂不是送儿子上战场。

可这种情况下,又会闯出一番事业。

从前些年跟常备军黄总旗他们接触,两个孩子明显有这种倾向。

之后一直练武,同样是这个原因。

不过纪楚跟李师爷都没打消过这个想法,想着送去兵营历练历练也不错。

可现如今实在不同。

不说李师爷,纪楚都有点犹豫,振儿到底是大哥的儿子,他带到身边是想给

侄儿好前程,并非去送死。

大哥大嫂对他那样好,还时时照看乐薇的家人,自己不好做这种决定。

这些事都有点头疼,之前写信同哥嫂说的时候,他们其实是支持的,只是忧虑振儿不会说话,去军营会不会有问题。

现在情况又有不同,肯定还要告知。

纪楚想了想道:“先不急,刚开始学枪法,总要过个大半年再说。

李师爷点头,他肯定是不愿意的。

说起来,他们对边卫的猜测半点都不能透露。

朝廷不说,新来的知州也不说,肯定有其原因。

这番谈话刚结束,吏司的薛明成便过来了。

说起来,薛明成也是成为左都事,如今同样是正六品。

从去年开始,两人交际也算变多。

这人狡猾,之前想用纪楚扳倒当时的吏司主事,没得逞后反而接近,还屡次透露京城的消息,明显有交好的意思。

这般狐狸性格,纪楚也只觉得有意思,而且在他这能实实在在探听到不少消息,自然不会计较之前的事。

薛明成过来聊的,也是边卫的事,他同样嗅出不同:“京城那边的消息还没送来,不过那里多半不会瞒我,到时候就知道事实如何了。

也就是三月中旬左右,就能证明他们的猜测是真是假。

纪楚点头道:“那就等等吧。

不只是他们,景大人同样让工司等人小心谨慎。

这样一来,曲夏州州城衙门的局势,变得有些微妙。

多数官员直接默认了新知州的改变,有种户司带头,其他各司跟上的感觉。

让迟钝的礼司变得尤为尴尬。

尤其是礼司一部分官员,深受许知州的照拂,很是愤愤不平。

私下里为许知州打抱不平。

“不说新来的官员,就讲之前的人,哪个没受过许大人的照顾?人走茶凉,连他的政策都不执行了。

“本地经济发展得那样好,纪楚固然作用很大,可没有许知州替他撑腰,哪有那样顺利。

“对啊,去年收拾二王爷的人,还特意让他避开,如此恩情,竟然不管不顾,直接讨好新知州。

“新知州不过兵部出身,真的懂政务?

“沈通判呢?沈通判就没有想法?

“不知道啊,沈通判以前什么都不管,现在更不好说。

“真为许知州寒心,新知州一来就说城防的事,难道是在指责许知州?

见他们越说越夸张,有人讲了句公道话:“每个长官的习惯不同,总不能一概而论。

话是这么说,可总觉得心里憋闷。

许知州的行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