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救命!她被哨兵们疯狂觊觎》

第 69 章 穿上囚服,扣在审讯椅...

《救命!她被哨兵们疯狂觊觎》全本免费阅读

第69章第69章

【穿上囚服,扣在审讯椅】

曲夏州州城衙门,众人在书房外的大间里,等待面见许知州。

这是年前最后一次大汇报,所有人都整齐衣衫,整理官帽,生怕出一点差错。

大间里众人端坐,也不好意思凑到前面烤火,只能蜷缩在椅子上,尽量保持温度。

要说往年的十一月也没今年这样冷啊。

外面大雪都早早地下了,实在是能冻**。

但这大间里,也有人是暖和的。

比如坐在前面的几位主事大人靠近炭盆,故而可以取暖,看着形容自然。

坐在后面,特别是离门口很近的官员们则各有不同。

身上鼓鼓囊囊的,多半不觉得冷,还跟同僚们嘻嘻哈哈,想着今年要怎么过年。

官服妥帖的,则蜷缩在椅子上,目光幽怨地看着对面一群人。

纪楚被薛明成问道:“你没穿棉衣吗?”

纪楚低声道:“穿了啊。”

“不过我家娘子缝得仔细,也看不出什么。”

还有他冬日的官服做大了一号,为的就是里面能穿棉衣。

还能这样?!

其他人傻眼了。

纪楚你早有准备,也不跟我们说?!

户司跟工司的官员嘿嘿一笑,他们知道啊,没看到他们的衣服很正常吗。

也就是你们其他部门的,今年只能凑合了。

至于一些附庸风雅之辈,则是真的没穿棉衣,冻得手都青了。

有钱的人还好说,手炉,靴子,加之各种上好皮货,让自己尽量保暖。

一些没什么银钱的官员,只能挨冻了。

吏司右都事薛明成看着他们笑,眼底闪过一丝不屑。

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朝廷如今多半事,都是因为面子,所以受罪。

估计提出这件事的纪楚也没想到,利用棉花之争,竟然逐渐分出两个派系。

实用一派自然不在乎什么面子,只讲实际。

面子一派要么有钱有势,保暖的东西过多,要么为了巴结前者,所以宁愿挨冻。

不管怎么样,这确实能让人分辨出性格。

他们在这边讨论,刑司刘大人忍不住掩面朝大家笑:“看他们冻的。”

本就离炭盆远,也没什么好皮货穿,故而冻得要命。

纪楚跟薛明成微微摇头,都当没看到,再看一会,他们就要恼羞成怒了。

实际上,那些冻得要命的人,半句话都说出来,只能恨恨地盯着他们看。

连来往的差役们都穿着棉衣,他们却不能穿,实在气人。

而且差役们连官服都不用套上,

直接穿外面即可,棉衣棉裤加起来,走起来路来都带着暖风。

越看越让人生气啊!

再想到乡野农夫都穿得暖和,他们却不行,已经有人反悔了。

要不然去穿一件?

反正价格不贵,穿官服里就算被看出来,也没什么吧,大家都这样做。

这边还在讨论要不要买棉衣,纪楚他们那边则换了话题。

要说今年的曲夏州,比往年好上太多。

油菜彻底成为本地的支柱产业,一项油菜籽的售卖,就足够让本地脱颖而出。

再加上连带的蜂蜜产业,也是很不错的。

还有本地指荒为田的事情,账目基本也平了。

事情办完,被任派过来的官员们,便会有所变动。

纪楚之前就想过这件事,邓成邓捕头被调到常备军,也只是个开始。

毕竟他们这批人,基本是为了填之前留下的坑。

填完之后,该升迁的升迁,该回京的回京。

纪楚看向薛明成,他消息灵通,应该知道什么。

刘大人若有所思地也看过去。

而那薛明成也不吝啬,只对他们二人,或者说对纪楚道:“许知州年后就走,太子要重用他。

“跟二王爷那样作对,太子还要重用?刘大人下意识道。

“太子一直是这样。薛明成微微叹口气,“对人很好的,很看重官员的品行,也看重能力。

“有这样的储君,实乃平临国之幸。刘大人感叹两句,却见纪大人跟薛大人都看向他,不发一言。

最后纪楚才点头:“是平临国之幸。

那薛明成也叹口气点头:“是了。

这两人说话,怎么云山雾罩的。

刘大人继续问:“那户司主事他们呢。

户司主事裴大人是许知州的学生,这点大家都知道,许知州一走,他要去哪?

“一起回京。薛明成又点了几个人的名字,“基本要回去。

“最近才确定的,估计之前大家也没多说。

纪楚熟悉的许知州,户司主事裴大人,以及礼司主事周大人等人,都要回去。

像本地王学政则要调任到隔壁永锦府继续做学政,州到府,也是升迁了。

这么多大员职位变动,其他官员职位,多半也会变。

看来这次年底议事,肯定会提起年后的变动。

等纪楚被喊进去时,对许知州要说的话,心里已经有了准备。

许知州看向纪楚,直接便道:“京城的消息过来,让我跟裴大人他们一起回京,等到年后,就有新知州过来了。

说着,旁边通判微微点头,接话道:“放心,曲夏州官员变动虽大,但我还在。

这确实让纪楚安心不少。

如今曲夏州的情况不用多说,自然是很好的。

只是许知州一走,本地的情况,却不好说。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下面的任地也多半如此。

县令去某个任地,都要带自己班子,何况一地知州。

新知州过来,也不知道脾气秉性如何。

有通判这句话,证明以后的变化不会特别大。

说起知州跟通判这两个官职。

前者管着本地大小事务。

而通判则有监察州内长官的职务,故而话语权也不小。

按理来说,通判会比知州权柄更大一些。

但许知州是特事特办,故而如今的通判不会多言语。

再新来一个知州,通判便不会那么好说话了。

纪楚认真再拜向通判,这位通判名叫沈博扬,今年四十三,进士出身,前年调来的曲夏州,也算跟着曲夏州一起成长。

许知州这会当着沈通判的面这样讲,便是给纪楚再找个靠山的意思。

这些事情说完,知州通判对视一眼,笑着道:“不用紧张,以后你也算朝中有人好办事。

身后的长随递上知州大人的名帖,上面赫然写着知州在京城的住址。

千言万语,不如这一个举动,许知州已然把纪楚当作自己人。

只要有这封帖子,纪楚的信件随时都能递到许知州的家中。

许知州如今又得太子器重,回到京城也是另有一番天地,庇佑一个小小的纪楚,那还是很轻松的。

许知州起身,感慨道:“曲夏州这一行不易,本官是真怕此地会反。

纪楚并未说话,那通判也叹口气。

谁说不是呢。

肉眼可见的,只要再像之前那样,此地必反。

匪贼环绕周围,敌国群狼环伺,这种边关地方若是要反,就会极为麻烦。

故而许知州在曲夏州这四年来苍老不少。

这也是他得知安丘县有个纪楚时,格外厚待的原因,对他很多事情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之后把他调到州城衙门,也是知道,他能为百姓做更多事。

许知州还笑道:“说起来,还要感谢敬安你,不是你在这,曲夏州能恢复三成生机,便已经可以了。

谁料不仅恢复生机,还变成富裕地方。

油菜,蜂蜜,棉花。

只要经营好这三样东西,便可保曲夏州万世太平。

甚至还有个看不清的数**盟,潜力也是无限。

许知州再也不掩欣赏,走近拍拍他的肩膀:“大胆去做吧,有我在京城给你保驾护航。

纪楚颇为感激,立刻称谢。

有这样坚实的后盾,他确实敢做得更多

说到最后,许知州又对他道:“邓成年前就要去常备军了,你们要多多联系,常备军那边很需要帮助。

常备军?

许知州没有再说,让下一位官员进来。

他年后就要离任,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了。

纪楚略带沉思,干脆去找邓成邓捕头说话。

不过他走路带风,又开了门,冷风顺着门缝就溜进来,让不少拒绝棉衣的官员冻得够呛。

一路去衙门正堂,差役书吏们基本都换上棉衣棉裤,看着就暖和。

纪楚一来,众人喜笑颜开:“纪大人来了。

“看这棉衣,特别厚实。

“这都要多谢纪大人。

“听说外地都抢着买棉衣棉被啊。

“哎,谁让咱们这能种呢。

大家既是夸赞棉被服,也是夸纪大人。

这位力排众议,又是种棉花,又是做弹花机的,要不是他,本地就算种了棉花都不会用。

纪楚不敢揽功,只道:“咱们曲夏州本就种白叠子,算是把老祖宗的手艺捡回来。

“弹花机则是数科的功劳,也不敢揽功。

纪楚说着,邓成已经来了,笑着道:“你可别谦虚,谦虚过后,大家都不信你这话了。

邓成邓三少爷也是一身棉衣,外面则是羊皮衣,看着格外壮实,他大概知道纪楚的来意,让他去屋内谈话。

邓成在衙门的东西基本已经收拾好了,随时都能去常备军。

等两人坐定,就听邓成道:“西北常备军武备松弛。

纪楚瞪大眼睛。

不至于吧。

常备军的岳将军不是很厉害吗。

虽然没有正面接触,但他们也算有所往来,他手底下的兵将都有本事的。

“人是没问题,武器盔甲却有问题。邓成直接道,“你在安丘县时,常备军那边应该提醒过,说边关各县,其实都应该给常备军补给,记得吗。

纪楚记得,他去安丘县第一年,常备军那边就送过信件,说过这件事。

不过以后再接触,也一直也没提。

没提的原因,那就是岳将军知道陇西右道各地情况。

尤其是曲夏州,情况最为糟糕。

许知州也能派来,其实也有岳将军暗中上书的缘故。

岳将军带着五万常备军将士,也算顾得住温饱。

只是他们那边条件更加艰苦不说,那武器铠甲,却也不是自己能造的,如今还在用十几年前的库存,许久没有更新了。

平临国承平已久,这些问题并不罕见。

朝廷用钱的地方多,这处也没什么大的战事,只要收缩关口,减少开支即可。

许知州说的帮助,便是让纪楚

在曲夏州户司多多扶持常备军。

以前的曲夏州或许拿不出银钱整个陇西右道也就永锦府时不时支援一些。

现在情况大不相同必然要有所付出。

那常备军艰苦又为平临国尤其是西北百姓殚精竭虑不好让他们再苦下去。

纪楚听邓成说完苦笑道:“给我揽了个大活。”

“我们相信你。”邓成自己也笑继续道“主要是武器装备确实要换了明年你多多操心。”

明年的纪楚依旧在户司跟工司。

也不对啊。

之前讲等乡试结束就有人来接替户司右都事的位置纪楚本来都做好准备了。

而且户司的棉花也走上正轨他专心在工司任职那也是可以的。

现在右都事人呢?

邓成惊讶:“许知州没跟你讲?”

这还真没有的。

知州最近事情太多了。

邓成低声道:“那右都事年前就能到进士出身之前在江浙做县令。”

纪楚松口气人来了就行他到时候也能见见。

“别啊他应该来拜见你才是。”邓成直接道“你要成为户司左都事了他身为你的下属难道不该来见你?”

曲夏州官员变动极大。

许知州带着学生户司主事裴大人回京主事的位置便空出来由如今的左都事担任。

而左都事的位置自然由右都事补上。

现在的户司右都事正是纪楚本人。

乍闻这个消息纪楚都震惊了。

怎么没人告诉他?!

邓成摸摸下巴:“大家都太忙吧而且给你升职理所应当。”

别看纪楚去年才升为从六品。

可他为曲夏州做的贡献

去年那会人家咸安府都要给他正六品的职位。

今年曲夏州直接给了难道不妥当?

恐怕没有人觉得不行。

觉得纪楚德不配位的一个指头都数不来。

就是因为太正常了故而都没把这件事当回事。

要不是他们这会提起来邓成都忘记跟纪楚说啊。

纪楚哭笑不得朝邓成拱拱手。

不管怎么说升职都是好事。

而且这么看的话他所在的户司工司变动都不大。

户司的上司还是之前的上司。

工司景大人这半年才支棱起来故而原地不动所以依旧是工司主事。

以后对他影响最大的估计就是新来的知州了。

但知州身边还有沈通判这让纪楚很是放心。

邓成反而道:“还有学政新学政什么脾性还不知道啊。”

这让纪楚立刻收敛笑意。

怎么把这个给忘了。

哎,人事变动,都惆怅啊。

邓成见他如此,拍拍肩膀:“等你当上本地知州,那就一切随你了。”

知州全称是全知州事,便能知道分量,也是从四品官员。

在地方上,能作为从四品,已经很厉害了。

唯一有所拖累的,大概就是纪楚为举人出身。

在如今的正六品的品级里,都不算高的,越往上越难。

邓成思索片刻,对别人来说难,对纪楚或许也还好?

算了,不想那么多。

不过邓城去常备军之前,又说了最后一件事:“我爹他们所在的广宁卫会派人过来学习种棉花,到时候还请你帮忙。”

这不是邓城头一次提了,纪楚还是摇头:“西北的棉花在东北种不成。”

“我说过了,但他们还是要来,就算种不成,应该也能买些棉花回去。”

只是这一路的价格,就要飙升了。

像西北常备军这般人手一套棉被服,是万万不可能。

邓成是走了,却把一个个问题留下来,还贱兮兮道:“全靠你了。”

若不是真的关系好,只怕都不敢这样讲。

一个是给常备军拨钱拨物,充实军备。

另一个就是帮广宁卫那边弄些保暖的衣物。

说起来简单,但他又不是神仙啊,能变出这么多东西吗。

只能说尽力而为了。

不过邓成要这些东西,自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边关的安危。

真打起仗,那才是百姓们的地狱。

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如今也是,再怎么样,若外族侵犯,打起仗来,又有无数百姓家要失去父亲兄弟,留下后方的女子们则要日夜纺织,筹备军费。

所以都要提前准备好,尽快补好这些疏漏才是。

纪楚突然觉得,他跟许知州等人,简直是补丁大师,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修补平临国出现的漏洞。

这样也不错,只要能让更多人太平安稳,做补丁大师那就做。

送别邓成之后,马上又要送别张推官。

他受到安丘县事情的影响,要被调到其他地方任县令,依旧还是正七品的官职,算下来六七年的时间里,职位没怎么变动。

兜兜转转,还是要去做县令。

这次去的地方也没好到哪去。

但张推官明显更沉稳了,还对纪楚道:“经历过这么多事,我也算明白,像我那样遇事就躲,绝对不行。”

“我还是要向你学的。”

张推官一走,张娘子肯定也要跟着,不过她跟乐薇选好了能做事的女管事,不用太担心制糖作坊的生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