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她被哨兵们疯狂觊觎》
《救命!她被哨兵们疯狂觊觎》全本免费阅读
第53章第53章
【仿佛被**蛇狩猎的猎物】
跟蔡先生他们告别,纪楚等人回到安丘县。
这次回来跟着他的李师爷纪振,李纹心里颇有不同。
一方面他们知道,明年又是新天地了。
另一方面对安丘沾桥,又很不舍。
特别是李纹从十四岁过来,一直到如今十七岁基本都在安丘县。
他已经熟悉安丘县城每一处店面,对官学以及当地同龄人关系都很好。
还有街坊四邻以及本地差役们都是他闲暇时光的见证。
李师爷也是同样的想法。
虽说之前也在衙门办过差但在安丘县才算他头一份真正的差事。
刚来的时候,还以为自己要提醒年纪更小的纪大人,没想到这些年,反而是他跟着成长。
可以说他们是安丘县一步步变成今天这般好的。
这般与众不同的情谊又怎么能轻易舍弃。
今年三十六的李师爷,感觉自己在异乡有了新的活法,这是他之前从未想过的。
纪振则从十七成长到二十,已经是个大小伙子,他安丘沾桥两地跑。
他更多知道四叔的辛苦,早就由衷敬佩。
但人都要往前看。
纪楚他们四人骑着快马回来把那些多愁善感抛到脑后。
以后还有更多事等着他们呢。
别的不说这次回来,两地公务真的要做个交接。
听州城衙门那边讲两地接任县令会在正月三十之前到任。
所以算下来连带春节假期正好两个月时间。
纪楚还算了算时间:“那两位县令估计年刚刚过完便要上路了。”
“肯定不然赶不过来。”李师爷也道。
想到他们赴任那会确实也慌慌张张。
所以离任之前要把事情做得妥贴才是。
回到安丘县衙门纪楚跟李师爷两家就可以收拾行李了。
而他们则要准备好交接的东西等着两位新县令到来。
纪大人去州城一趟
而且多数人也知道大人任期已经到了。
甚至有人还听说大人或许会到咸安府任职。
如果说纪大人要升官安丘沾桥百姓还能接受。
但要说直接离开曲夏州那便接受不了了。
还好他们及时回来澄清这个谣言。
安丘县衙门以范县丞谢主簿为首大大松口气。
纪大人不离开曲夏州就好那他们就放心了!
至少他们还能见到纪大人。
纪楚也向两人道:“棉花的事
情还未成就连安丘县也有五分之一的人没有穿上棉衣我怎么会离开曲夏州。”
说到棉花范县丞感触最深他带着的差役们时时出去巡逻棉衣的好处他们最有体会。
以及各家百姓同样都对棉花赞不绝口。
有了这东西真的不冷了。
还有人想高价购买可想想如今的价值又觉得不如等到明年再说今年就用炭火熬过去反正之前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由此看来今年的试种大获成功。
等到明年再种已经不用官府多说了。
纪楚最后向两人说:“放心明年各地棉花还是我负责。”
还是您?
但您不是去了工司?
范县丞谢主簿一直没提这事就是怕纪大人伤心。
但棉花种植不应该是户司的吗。
不过转念一想整个曲夏州也就纪大人合适!
想到这两人更是松口气。
这么说来除了他们不能在纪大人手下当差之外似乎也没什么坏处。
大人去了州城肯定会更照顾他们的。
尤其是谢主簿纪大人坐到位置更高就会照顾到更多百姓。
无论安丘沾桥阳顺等等都是普通百姓他们也想过上好日子。
想明白这些之后谢主簿郁闷之气终于散了。
可他能想明白衙门其他人却垂头丧气大家好说歹说才重整旗鼓继续做事。
不怪差役书吏们不舍得作为安丘县本地人最明白这些年发生了什么。
千言万语最后说一句还好纪大人没离开曲夏州。
这就是最大的安慰吧。
纪楚忙着交接陶乐薇同样如此她跟李娘子要把制糖作坊交接出去。
挑选之中选了谢主簿的娘子以及罗玉村本地一个寡居妇人。
两人都识文断字也会管账目交给她们最合适不过。
而且以后乐薇就住在州城
还有教人如何做棉被棉衣的事情请如今官学教谕妇人牵头。
林林总总下来就连她身上的事情也很多更别说纪楚了。
安丘县最重要的事情。
一个是田地跟账目要持平这点好不容易弄平的账不能再回去。
以及田地所种东西的规定经济作物绝对不能超过主粮等等。
还有就是水利建设依旧要继续每年都要检查修缮。
再则本地乡兵时时整顿不能有欺压百姓的风气。
最后还有当地乡绅大户的言谈举止更要约束。
接下来油菜发展成品油以及蜂糖棉花制品统统
都要有计划。
制糖作坊,磨油作坊,一定要管好了。
谢主簿记的认真,事实上纪楚也最信任他。
不管后来的县令如何,有谢主簿在,这些事就不会出大问题。
再者还有他在,也不会坐视不管。
一连串事情交代下去,本地的范县丞,谢主簿终于把心放到肚子里。
就说纪大人不会不管他们的!
有这些计划在,就算大人不在曲夏州,他们也能继续下去。
呸呸呸,说这个晦气话干什么!
他们才不想大人离开!
安丘县事情处理得差不多,基本也到腊月了。
但纪楚马匹还不能停,继续往沾桥县跑。
沾桥那边的重点就是棉花。
有白婆婆坐镇,想来当地很快恢复棉花种植。
如果说安丘在保证主粮的同时,更注重油菜。
那沾桥则保证好粮食,就更重视棉花。
等到当地平民都能穿上棉衣,以及种植规模,种植产量增加。
到那时候,沾桥的棉花产业,就能发挥作用。
这也是纪楚急需蔡先生的原因,有他在,以后的纺织棉业,便能快速推进。
所以说沾桥县的事情,不比安丘县轻松。
更别说安丘的水利道路,同样要提上日程。
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都安排好,只等新县令过来了。
不过还有一件事,是沾桥县独有的。
那便是县丞以及主簿的任命。
之前的主簿跟县丞,早就跟当年的王县令一起,被拉出去**了。
纪楚兼任本地县令之后,一直让马典吏暂代县丞职位,以及成捕头在做典吏的职位。
那傅康傅书吏,则是主簿一职。
纪楚在州城时,也为三人请了职务。
对于县里小官,州城吏司并未过多考虑,直接点头了。
本以为自己回来之前,能拿到正式任命的文书,却没想到,一直到他回来,吏司都说年底事多,让他等等。
纪楚认真跟三人解释:“吏司那边已经答应,只等走了文书就好。”
马典吏稍稍松口气。
成捕头跟傅书吏连连感谢。
要说不想当正式的官,那是假的。
他们同样知道,纪大人既然这样说,那便一定没问题。
纪楚还道:“最迟到年后,任职一定能下来,特别是新县令要来,大概率会一起办好。”
三人点头,齐声向纪大人道谢。
按理说大人以后不是本地县令,其实不用为他们考虑。
但临走之前,不仅把事情安排妥当,更是替他们以后着想,哪能不感动。
纪大人救沾桥于水火当中,他们哪个人不是无比感激。
而且这种感激的话说多少都不觉得多。
当年沾桥什么样大家心里还没数吗。
单匪贼的劫掠就够大家日子难过的。
现在完全不用担心。
两地衙门抓紧做事终于赶在衙门封印前把事情做完。
剩下就是等着新县令上任了。
纪大人离开已经是事实就算再不舍也没办法。
大家一边觉得难过一边期盼新县令是个好人。
不过再看看纪大人在曲夏州州城好像又没事了?
只要纪大人在本地就好!
话是这么说纪楚再回安丘时不少百姓偷偷在后面相送。
就连白家村的白婆婆都过来了她穿着厚厚的衣服眼角带泪可又不敢上前生怕自己阻拦大人的脚步。
大家都知道纪县令是升官的他们不能打扰。
跟在纪楚身后的纪振明显发现了纪楚却道:“往前走吧别看。”
都别看了。
大家都要往前走。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纪楚甚至希望再来的县令可以比他厉害甚至可以把他忘记那就说明大家的日子一直在往上走。
大雪茫茫直到纪大人身影彻底离开聚在城门前的众人才散了。
还是傅书吏道:“放心大人还会回来的不管是年后新县令交接还是以后棉花的事他会经常来的。”
就算大人在州城当官同样会来看他们。
不只是安丘沾桥其他各县都是大人的百姓所以不要担心他离开他一直都在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
因为整个冬日纪楚他们都在准备交接的事。
再加上临近年关以及他马上升迁关系比较好的村民大户还有魏家镇镇长甚至连沾桥的大户们都在频繁登门。
因为人人都知道纪大人升迁之后依旧能管着他们。
再说跟着纪大人是有好处的。
各家行事确实不能肆无忌惮同时却也有相应的好处比如各家子弟明显上进不少。
趁着各地发展他们也从中赚到不少好处。
当然了还有欢天喜地送走纪县令的。
这人管得太多了而且明显偏向普通百姓。
他一走岂不是痛快了?
这种想法的人再看看纪楚留下的其他官吏瞬间把心思压下去。
这些官吏都是纪大人提拔真要有什么难道他们还能跑得了?
以前纪楚还需要略施小计。
现在升到州城衙门
算了算了还是老实点吧。
大家也算明白纪大人愿意接受拜见的原因。
哪里是真要见他们是
给他们这些人提个醒。
他纪楚没走!
是升官了!
以后管的更宽!
大家老老实实的,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要有旁的心思,他这人的手腕,大家心知肚明。
所以在正月十六,安丘县新县令到的时候,只觉得这安丘县真如传言一般。
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无比淳朴。
虽是边关小城,商业却比一般县里还要发达些。
真是个好地方啊。
新县令身后跟着两位师爷跟数十仆从。
师爷念念叨叨:“那纪县令能把安丘县治理成这般模样,必然是厉害的,一会见了必然要以礼相待。”
还有一师爷道:“没错,听说他出身贫家,也只是个举人,少爷千万不要以进士身份自居,也不要提这回事。”
新县令认真点头:“放心,我好歹也在翰林院待过一两年,这点人情世故还是懂的。”
师爷们知道少爷不是这样的人,只是担心罢了。
他们在家中便是老爷的幕僚,以前还当过少爷的夫子,所以才这般絮絮叨叨。
这一行人来的路上,纪楚已经接到提前打招呼的文书。
内容十分客气,就是说他们大概什么时候过来,一共多少人,以及对纪县令的敬仰等等。
也就是提前讲一句,接任的人要来了。
“朱吉胜,安建三十一年的二甲进士。”纪楚看着打听来的履历,“之后一直在翰林院做修撰。”
这些信息虽然简单,却能品出不少意思。
纪楚是安建三十年乡试结束,然后匆匆上任的。
证明他们其实是同一届乡试,不过纪楚是在老家原化州考的,朱吉胜则是在京城考的。
当时职位空缺,纪楚这种家里条件不好的,便匆匆上任。
而新县令则安心备考,甚至等到贪腐之案风波平了,这才被任派出去。
说明新县令家底不错。
但又没有格外突出。
因为安丘县再怎么好,也是边关小县,不算最好的选择,跟真正富庶地方压根没法比。
不出意外的话,新县令更像是依附大家族的新贵,处在上升期的家族。
纪楚分析之后,稍稍松口气。
这样的家族一般教育子弟都比较严格,看来他不用担心新来的人胡乱行事了。
再想想曲夏州的许知州,想来他也不会允许别人胡乱做事。
李师爷感慨道:“之前举人还有做县令的希望,如今这几年,又变成进士了。”
谁让中举中进士的人越来越多,职位却就那几个啊。
纪楚点头,时也命也。
纪楚他们这边对举人,进士的态度,并不像新县令他们认为
的那般敏感。
以至于新县令特意来拜见时只讲了自己的名字一个字都不提进士身份。
让纪楚更加确定对方是抱着善意来的。
纪楚笑着看向他们笑着道:“本以为要正月底才能到一路上辛苦了吧。”
新县令跟身后众人都松口气连忙道:“年前知道要来曲夏州安丘县家里便做了准备所以正月初六就出发了。”
路上十天时间昼夜不停地赶路终于到地方。
因为推荐他们来安丘县的亲戚说最好早点过来趁着上任县令还没走跟着他多学一些实用的事。
实际上新县令朱吉胜今年二十八跟纪县令刚好同岁甚至功名也比纪楚厉害。
但那亲戚依旧让他向纪楚学习他家不敢耽搁所以赶紧出发。
要说来之前新县令还担心之前的官员会不会为难他当地官吏会不会难缠。
实际上到了安丘县半日别说他了两位师爷都被奉为座上宾颇有些宾至如归之感。
还不是那种表面客气那种而是实实在在想要做好交接把安丘县之前的事情以及接下来的安排事无巨细交代。
纪县令甚至还带着他们一一见了下属
这让新县令一行人无比感激。
太好了!
本来忐忑的想法终于放下了。
跟其他同族兄弟们不同根本没有受到刁难。
两位师爷更是摸不着头脑这里的人际关系怎么那样简单?
他们之前学的钩心斗角都到哪去了?
纪大人真的不介意他们学习吗?也不介意他们全盘接手吗。
这就跟到了一个新环境准备工作。
本以为会被同事刁难以为工作会有难题。
可突然发现人家早就把交接事宜准备好了而且有问必答根本不跟你耍心眼。
你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工作即可。
这种良性健康的工作环境谁不想要啊!
而且越相处下去越知道亲戚为什么让他们早点来了。
纪大人身上的事情也太多了吧!
现在正是开年要查问百姓各家农具又多少需要修缮又有多少家准备买耕牛。
再加上春耕在即检查各地水利设施以及经过一个冬天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