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救命!她被哨兵们疯狂觊觎》

第 42 章 先从接吻开始

《救命!她被哨兵们疯狂觊觎》全本免费阅读

第42章第42章

【先从接吻开始】

安建三十三年,五月初。

自从十位秀才回来之后不少百姓都来县城看热闹竟然把边关县城挤得水泄不通。

当然,也因为预定的道路已经修好。

镇子村子来现场更方便了。

再加上来往牛车马车也多随便搭一辆,最多一个半时辰就到地方。

这也让更多人愿意从村子里走出来。

县里衙门,加上县学以及大户们凑出银钱。

就在县学附近摆了流水席面,只要说句祝福的吉祥话必能来吃席面。

原本要说要摆个七八日,最后想着马上夏收这才只摆了三天。

而那十个秀才每日都要到场毕竟是为了看他们的。

为首的林元志是重点“参观”对象各家的孩子们个个都要来见一见家长还会道:“以后要像林秀才学听到了没。”

林元志自己都无奈了,反而是去年唯一考中的张秀才非常理解。

去年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张秀才原本只是来祝贺,没想跟林元志聊得十分投缘。

因为他们说着说着,竟然达成一个共识。

“还是感谢纪大人。”

“没错是纪县令重新办了县学,才有我的今日。”

“不仅如此,还要学纪大人的本事,他对我们并不是刻意照顾,而是因为他会照顾所有人。”

书生也好,匠人也好耕农佃户,甚至流民。

纪大人都在想办法对他们好。

没看到制糖作坊做出的蜂蜜有多香甜。

没看到马上夏收田地里麦子金灿灿的。

甚至连夏收之后的棉花种子也都提前安排好了。

林元志年后一直在读书虽然知道整个县都在修路但考完试回来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

不管是回来的官道还是回乡的道路怎么会这样好?

下了两场雨之后道路也不见泥泞行走非常方便跟之前对比起来天壤之别。

总之两人聊着聊着只觉得双方说的正是自己想的。

于是张秀才跟林秀才两人自然成为好友。

连着三日的流水席

看看人家读书人的排场以及读书的便利这都不用多说了。

也因为靠着蜂蜜蜂糖又有不少人攒了积蓄有余力去孩子去读书肯定会去的。

纪楚在流水席开始的时候也去了一趟之后便不好露面这是新秀才们的场合。

宋教谕则忙前忙后嘴都要笑歪。

个秀才啊!

全都考中。

他做梦都没有这么好的结果。

等流水席结束,纪楚也要去沾桥了,之前跟着过来的沾桥夫子学生们也蹭了席面,但难免有些沮丧。

但得知纪大人跟他们一起回沾桥,又是不同的表情。

让他们意外的是,万众瞩目的林秀才竟然也要同去。

虽说刚考中,林元志也没打算休息,他兴致勃勃道:“纪大人,您这次去沾桥县,肯定等着夏收之后种棉花吧?

林元志猜得没错,纪楚确实这样打算的。

接下来的五月份,他都会在沾桥县。

安丘这边夏收有李师爷,范县丞跟谢主簿,人已经足够了。

反而是沾桥那边,还需要他亲自盯着,到底他监管后头一回收获,肯定要去看看。

而且麦子收完,就要翻耕种棉花,正好跟着白婆婆,带着大家一起学习。

纪楚点头后,林元志立刻道:“大人,您带着吧,去年我种那棉花,一亩地均产四十斤,听说白婆婆种的时候,一亩地能产一二百吗?

“对,白婆婆是这样说的,大概不会有误。

纪楚去年还觉得,一亩地产个八十斤顶天了。

幸好有白婆婆在,省了不知道多少事。

这么一说,林元志更要去了。

纪楚自然答应,但让他先去同谢主簿讲一声。

林元志对谢主簿也很信服,要不是主簿大人,他也不会被引荐给纪县令。

可惜张秀才不能走,他刚帮家里割完蜂蜜,还要帮忙收麦子,只能跟林秀才约定好,等农忙结束一起读书。

毕竟明年就要乡试,他们这些秀才们都要参加。

张秀才早就准备好,一定要争个功名出来,好让更多人知道纪大人的功绩。

林秀才欣然答应。

但是,他们要想干完活再说!

现在别说安丘县读书人了,沾桥县,乃至州城读书人。

甚至整个曲夏州读书人,都知道今年安丘秀才文章好的原因。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说那么多大道理没有用!

还不如赶紧亲身实践啊!

安丘县的读书人,就是靠着这句话,才有今日的成绩。

不出意外的话,更多人会因此效仿。

这句出自《周礼》的话,不就是最好的印证。

别说读书无用了!

非常好用,就是你们不知道而已。

林元志如愿跟着纪大人离开。

这次从安丘去往沾桥,只需要半日即可。

但纪楚并未直接过去,而是带着身边人逛了整个安丘县。

纪楚带着纪振,追风。

以及林元志,还有留下的沾桥县夫子秀

才书生。

一行十几人在安丘县郊外逛。

主要目的是检查各地修的道路。

虽然之前也来看过,但这次不惊动各地官吏的审查,则是额外的事情。

纪振跟林元志还好。

他们都是看着安丘县一点点发展起来的。

而沾桥县众人则对此尤为震惊。

大家都是边关县城,为何如此不同?

若不是见过安丘县各地的情况,都要以为天下间所有村子,镇子,都像沾桥那般破旧了。

两地相隔不远,差别也太大了。

看看人家各地的水车,道路。

以及远远眺望村子里的房屋。

并不是破破烂烂的矮房,而是一间间漂亮的屋子。

沾桥县能去读书的书生,家境都不会太差,但他们不是没见过沾桥普通村民的房屋。

两者真的没法比。

那沾桥夫子嘴唇颤抖,他家的房子都没这样好啊,他还是领着县学俸禄的。

纪楚看着大家的表情,没想到还有这样意外的效果。

他真的单纯查看道路情况啊。

工程做完了,不验收是不可能的。

一路走过来,大部分道路完成得都很好,看来各地确实认真在做。

有了这些道路,对本地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不过这一趟下来,沾桥县的人却越来越精神。

他们县也能做到的吧。

之前安丘县还不如他们呢。

现在却发展得如此之好。

说明沾桥县也能行!

说话间,众人从安丘离开,去往沾桥。

中途休息时候,依旧在童家茶馆歇息。

现在茶馆里还兼卖阳春面,说是来往的人多了,不少人都想吃点东西。

看来这条路的好处,已经逐渐显现。

五月初六,纪楚到了衙门。

来往次数多了,大家已经习惯,不过看到大人身边又有个年轻人,难免好奇。

得知他就是今年的州案首之后,更为惊讶。

衙门马典吏,成捕头,傅书吏挨个过来看热闹。

只见这个年轻人长得黝黑,身强体壮,笑起来甚至有些憨傻。

而且他过来的目的,还是学种棉花。

好好的新秀才,州案首,竟然学种棉花?

沾桥县衙门的人更加明白,这棉花有多重要了。

虽说现在都在等着夏收,但还是能抽空琢磨一下种棉的。

纪楚看了看时间,知道事不宜迟,若再不行动,就要赶上夏收农忙,到时候他就不是去送好事,而是添乱。

“明日上午,马典吏留下看家,成捕头跟傅书吏同本官一起,去往白家村白婆婆家中。”

去那做什么?

纪楚指

着外面的骏马道:“送马跟礼物。”

“夏收之后就是种棉花而曲夏州各地对种棉有信心多半也因为她的棉花要术。”

这次过去便是代表官府郑重感谢。

只送骏马似乎不好大家都说送礼成双纪楚干脆又置办了礼物代表大家前去感谢。

因为纪楚明白只要一个冬天所有人都会拜服白花妹明白她老人家到底有多重要。

以后把她拜为棉花神仙也不为过。

沾桥县众人立刻着手去办傅书吏还道:“请县城的锣鼓班子一起?”

“那是极好的。”纪楚连连点头“你们都辛苦了。”

“夏收一过还要种棉花。”

“但棉花种完大家就能安排休息好好过个农闲。”

能放假!

好事啊!

纪楚默默觉得良心有点痛。

放到安丘他还能加一句大家都有奖金。

在这里只能讲休假

不过没关系。

本地棉花产业潜力巨大。

总有一日当地官吏也能看齐安丘县的。

五月初七清晨。

沾桥县城便出现整齐的锣鼓队伍众人腰间扎着彩布喜气洋洋的。

而队伍前面则是一匹色泽漂亮的骏马还有五挑子礼物。

有人问道:“衙门队伍干什么去啊。”

“不知道啊。”

“纪大人在队伍后面!”

“啊?他也去?”

终于有人打听出来。

“去白家村!见白婆婆的!”

“那些礼物也是给她老人家的包括那匹骏马。”

什么?!

白婆婆他们知道不就是那个冬日还要被接到救济院的老婆婆吗。

今年都七十六了出入都要有人搀扶才成。

说是很会种白叠子如今有本《棉花要术》就是她口述出来。

但值得这样大张旗鼓吗?

大家以为只是个普通的庄稼啊。

很多年前本地也种白叠子也没有发财吧。

而且那时候织成布都送到宫里了他们当地还是那样穷。

也有人道:“纪大人如此重视或许不一样?”

“反正我家今年种等麦子收完立刻种上我们都学了种植方法了。”

众人讨论声中衙门等人敲锣打鼓去往白家村。

白家村的村长等人已经在门口等候。

那白婆婆一家同样也在以白婆婆为首身边是她两个儿子还有出嫁的一个女儿以及五六个孙辈甚至还有两个重孙。

一家四世同堂脸上全都带着激动。

其实从纪楚认识白婆婆之后衙门跟她家一直都有联系。

后白婆婆还想到一些细节想跟官府说又怕不值当。

好在差役们没有嫌麻烦记下之后送到还在安丘县的纪大人手中。

等到《棉花要术》写成了纪楚还特意送来几本请人念给白婆婆听若有什么疏漏他也可以补上。

等纪楚再来沾桥县特意又去白家村看望。

这让白家大儿子最是高兴。

不是因为纪大人带来的荣耀也不是因此他家马上变得格外有钱。

在因为一件事。

那就是他娘终于不想**!

要知道在去年过年之前他娘虽然不说可表现出的意思就是她要死早点死不能给家里添麻烦。

大冬天的甚至想自己去地里看看。

这是看看吗?

分明是想死在雪窝子里算了。

白家大儿子知道母亲非常害怕。

当年救老爹的时候就是散尽家财也没救回来她这么大年纪更不想让家人为难。

所以每年冬天他们家都要看着母亲不让她乱走。

特别是田地被纪大人送回来之后母亲这个想法更加强烈。

以前一无所有就罢了。

如今又有了家产眼看房子也在一点点修缮母亲更不想拖累全家。

但殊不知若没有他娘哪有这一大家子。

当年他爹走了全靠母亲支撑。

若他们不供养母亲那还是个人吗。

幸好去年冬日官府的人把老母亲跟小女儿接到救济院。

从救济院回来便捣鼓白叠子再也不提寻死的事小孙女在旁边学着也知道不少事。

白叠子他虽然知道却从未见过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管它是什么。

只要母亲有盼头好好活着那就行。

纪楚头一回知道白家大儿子这个朴素的念头甚至多看他几眼还笑着道:“以后就知道是什么了你母亲真的很厉害。”

说归说大家没什么感觉。

但送来这骏马跟礼物让所有人意识到白婆婆真的非常厉害!

看着高头骏马白家村最有钱的人家都买不起吧。

还有成箱的礼物

因为以后的白婆婆估计要经常出来走动?

白婆婆自己来说她当然高兴啊。

有用。

对这个年纪的老人就是最大的夸赞。

可她看到骏马的第一反应却跟其他人不一样。

儿孙们还在高兴呢她却有点不同。

好在纪楚及时发现低声道:“衙门包一年马饲料您放心吧。”

这样的好马普通人家

别说买,就算白送也养不起的。

所以纪楚早就想好,头一年由官府出饲料钱,之后她家会养了,还能租出去,也就不会亏钱。

离他们最近的白家大儿子反应过来,他怎么只顾着高兴,忽略这么大的问题啊。

还好他娘聪明。

纪县令想的也周到。

白家大儿子赶紧行礼感谢,又对母亲道:“娘,若不是您在,儿子怎么也想不到的。”

众人忍不住笑。

都说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衙门请来的锣鼓队,一直敲到白婆婆家门前,整个村子的人过来看了。

不少人羡慕地看向这个老婆婆。

之前很多人说她性格古怪,总是冷着脸,即使现在脸上笑模样也不多,但人家厉害有本事啊。

看到她手里那本书没,就是她的,里面全是人家说的。

为此白婆婆还想让家里孙辈都去读书,不然跟她一样,只能看着书本,却不识字。

只是家里还是穷,那读书的费用还高。

想让孩子们去读书,不仅观念要转变,有充足的银钱资源也是问题。

但有了这个开始,一切就都好说了。

纪楚他们并未待太久,各个村子陆陆续续都要夏收,衙门里的事很多。

粮食收获,并非一夜之间,大家都可以收粮。

分土地,分村子。

同一个村子里,收获时间也有不同。

这都需要经验判断。

纪楚对此并不担心,农户们在这片土地上种了不知多少年的地,比他这个门外汉要了解多了。

他能做的,就是做好辅助工作而已。

以及,不要苛捐杂税,那就一切都好说。

事实证明,没有贪官污吏,以及大户豪绅们剥削,今年各家粮食产量不说极高,但交完田税之后,剩下的粮食足够吃了。

就比如白家村,从五月初八开始,逐渐有田地可以收获。

各家亩产不一,但最低的也有一百九十五斤,他家一共八亩地,交了今年的田税之后,还剩一千二百斤左右。

他家四口人,这些粮食可以保证一人一年有三百斤麦子,倘若拿出去一部分换成小米,再加上其他豆子的补充。

那这一家人吃饭是不愁的。

吃饭不愁,对他家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

更别说他家还有油菜田地,其中四亩油菜地只等着九月份收获,倒是还能卖点钱。

如此地产的家庭,都能在这一年里糊口,留点银钱。

可见多数官员多么不给他们活路。

放在田地更好,产量更高的村子,各家已经开始庆祝了。

他们如同之前的安丘县百姓一样,为自己收获的粮食而高兴。

夏收之后的田税,更是让众人狠狠松口气。

比之前的七成田税,少了太多,就算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