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烟火》
《垄上烟火》全本免费阅读
家里来了城里的佃农帮忙,丛三老爷心潮澎湃,很为自家儿子自豪。
想他小儿子确实打小就不一般,念书的名额被他哥哥占了,他就只能弃了这条路。分家也吃亏,这点田勉强养得活一家老小,等到孙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怕是一丝看头都没有,还不知会沦落到何等样人家。
可他小儿子硬是闯出来一条生路,情愿背井离乡,孤身一人远去万里之外的府城当学徒。一去就是好几年,硬是音讯全无,跟失踪了似的。
直到学到一身本领才回家,且迎娶了远近闻名的李老先生独女为妻,这不是能耐是什么?
李老先生何许人也?
城里的那些大老爷们自然看不上此等杂门野道,可在乡下地方,李老先生的地位堪比城隍庙里的土地公。
土地公高坐神台,享用人间烟火,却冷眼旁观,不理世间百态。
比起冷冰冰的土地老爷,李老先生这个活人肯定是有求必应。且他精通医道两门,掌管神鬼之术,这是比县令大老爷更为神秘莫测,举重若轻的存在。
结识了这般的亲家,他们丛家在十里八乡的路都好走多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嘛,李老先生的女婿家自然要给几分薄面。
要不然也不会发生女儿、外孙赊账开铺子的那档子污糟事,不是他们丛家如何有本事,镇里的那些东家、掌柜全是看在李老先生的面上才赊的账。
虽然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可这也恰恰说明了李老先生的本事。即便他住在乡下,在镇上也是能吃得开。人家认他这个人,肯定他的能耐,很多事他就能摆平,这是多少人求之不得的。
他的小儿子能成为李老先生唯一的女婿,那他儿子也是个有本事的,不然如何能让李老先生瞧得上?
丛三老爷暗搓搓得意儿子的所作所为,陈氏也不遑多让,翻来覆去好几遍都没睡着。
“老头子,你说……老七是不是要发达了?”
丛三老爷皱眉:“他一个庄家汉子,有甚发达不发达的,再出息也就是多吃两碗米饭的事。你不要有的没的想一大堆,咱们现在已经分家了,照道理咱们两个是跟着老大的。现下老七愿意养着咱俩,你就得知足,知道吗?”
陈氏一怔,冷哼一声转过身子,背对着老头子。
“我说的话你别不爱听,这条垄上的婆娘哪个不是长了十七八个心窍,你出去不要瞎咧咧,胡说八道。家里的事外人知道得越少越好,何况眼下老七只是帮东家老爷做事,东家心善派人来帮咱们一把。
老七又不是跟亲家家里的小李大夫似的,饭碗端得牢牢的,等干完了活不照样回来种地。”
想起往事,丛三老爷不禁感慨万分:“之前大伙看老七在外做工眼热,掂量他挣了不老少的银子。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这才有了娟儿家的王强合伙开铺子的事。
结果呢,别人都能挣钱的铺子,到他手里亏本不说,家底还赔个精光。这钱不都是老七掏出来的。他就算有金山、银山,也不够这么糟践的。”
当然,自个家里也不消停就是了。
“要不是因着这事,老大一家也不会想着分家,他往常占了老七多少便宜,旁人不知道,你我还不清楚?老七性子善,心软,可再不知事的人经了这一遭又一遭的事也该心寒了。他之前只是念着都是一家子,不爱计较罢了,真要冷了心肠岂是好糊弄的?
你没见他上次回来跟他哥吃饭,一个劲地劝酒,凭他哥说得天花乱坠,他只嗯嗯啊啊的打哈哈。这是铁了心想过好自个的日子,旁的事都不想掺和。”
可惜老大一家还当是之前,想过来捞捞油水,一头撞上去才知道豆腐不是黄豆做的,铜墙铁壁撞个满头包。
丛三老爷劝自个媳妇:“我不说你应当也清楚,老大两口子不是踏实过日子的料。心比天高,想的都是那些高高在上,摸不着的东西。
想的再好,落不到实处,脚跟没站稳,那都是白搭,迟早得摔一个大跟头。”
他补充道:“他们年轻经得住折腾,咱们这把老骨头了何必跟着瞎搅和,嫌日子过得不顺么?现下咱俩帮着老七媳妇把地种好,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念着这个情分,老七就不会不管咱们,定是会给咱俩养老的,这个你放心。”
陈氏一直没有说话,安静地听老伴说,良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夜渐深露深重,人倦进入梦乡,屋外的虫鸣依旧热闹。
隔天早上,丛三老爷领着两个年轻小伙子去自家田里。一人割稻谷,一人掌板车,他牵牛绳往家里拉昨天傍晚堆起来的谷子。
一路上见到的人无不诧异,这条垄上的人闭着眼睛,光听声音都能猜出来是谁家的。
便是各家的娘舅亲戚也是熟面孔,谁家来了客,还没走到家门口,就有路上碰到的人打招呼,或是差使小儿过来告知。
丛孝家什么时候多了一门这样的亲戚,娘家也没见来过这两人啊?
正是秋收时节,家家忙得晕头转向,披星戴月,恨不得跟哪吒似得长出三头六臂,这两人还有空闲跑到旁人家里帮忙。
当即有好奇心旺盛的上前询问,丛三老爷少不得一一作答:“老七要给他东家干活,这个时节赶不回来,他东家怜惜我家老的老小的小,就派了两个人过来帮忙。”
一路走一路问一路答,到家时丛三老爷唾沫星子都说干了,无奈摇头。这些人可真够无聊的,这般繁重的体力活都挡不住那颗八卦的心。
殊不知他老人家的话比秋风扫过落叶的速度还快,不到一个上午,传遍垄上的各家各户,连三岁小儿都知道他家来了两个干农活的年轻小伙子。
“听说了吗,丛家老七这次农忙不回来了,他东家派了两个人过来帮忙。”
“丛老七可真厉害,自个回不来不打紧,还多了两个帮手。”
“可不是,这就相当于请了两个长工,还不用花他的银子,多好的事。”
拉回家的稻谷卸在门口的场地上,丛三老爷在家轧场、碾场,另一个佃农回去田里割稻谷。
近晌午的时候,谷子碾出来摊开晾晒,杏娘的饭菜也做好了。红烧肉、梅菜扣肉、肉丸蛋皮汤、一大盘蒸鱼,鱼多肉足,都是大菜。
丛三老爷怕篮子放不下,特意拿出背篓装了。
刚走出家门碰到镰刀坏了,回家换镰刀的丛五老爷,迎上前急切地问:“老七不回来了?听说他雇了两个人回来干活,他现下这般出息啦?”
丛三老爷:“……”
流言就是这么传开的,越传越离谱。等到在家里的杏娘听到时,说的已经是丛老七在外头发了大财,爹娘、媳妇、孩子要接到县里去过活。家里的田也不种了,雇了佃户打理,还要多买些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