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垄上烟火》

80. 第 80 章

《垄上烟火》全本免费阅读

过完中秋没几天就到了拾棉花的时候,丛家的棉花地不多。丛三老爷一合计,与其摘了棉花再去拔棉花杆子,不如砍了整颗植株回来掏棉花,左右也差不了几天。

用板车把棉花架拉回来卸到家门口,丛家老老少少掂了小板凳摘棉花。

比起大日头底下在棉花地里穿梭,热得汗流浃背,手被尖尖的棉花壳戳得千疮百孔,时不时衣裳还给划破一道口子,坐在家门口掏棉花简直不要太轻松。

便是最小的青果在跳来跳去之余也能拐过来掏两爪子,更别提大人了。一边快速摘棉花,一边拉拉家常,枯燥的农活也显得不是那么难熬。

丛五奶奶郑氏背着一麻袋棉花打家门口过,停在巷子口喘气。

“要我说,你家分家还真是分着了,虽说农田没了一大半,可这地里的活何止少了一大半。旁人家在地里忙活得喝水的功夫都没有,你家三两下就把活干完了,腰还没弯顺当呢,又能挺直溜了。”

摘棉花讲究的就是个左右开工,眼到手到,手眼配合,同时嘴巴也不能闲着,得会把枯叶从双手的棉花上衔走、吐掉。

采摘时节,棉花叶子会变得枯黄干脆,一碰就碎,若是棉花上沾了叶子碎片、草梗等就卖不上价了。

比起黄豆、芝麻、红豆、绿豆等,棉花价格自然会高一些,可农人却不敢多种。

棉花吐絮期间喜阳不喜阴,碰上阴雨绵延的天气,棉铃开裂迟缓或者不吐絮时,农人连哭的时间都没有。

百般无奈之下摘了棉桃背回家,倒在灶膛前烘烤,日复一日坐在板凳上剥开棉壳掏花絮,壳上的尖刺扎破手指是家常便饭。

棉花种得多的人家,一整个冬天泡在棉桃堆里是常有的事,手指头伤痕累累,又黑又糙。

若是采摘期间遇到暴雨,更是欲哭无泪。

眼看着白花花似点点云朵的棉花就要装入麻袋,一场雨下来又会多出不少黄绵、死绵、霉绵,比刀子从身上剜肉还心痛。

农人虽然不怕艰辛劳苦,却怕老天爷发脾气,稍不顺意一季的收成就打了水漂。

从入夏那会雨水就少,不少人家估摸着今年多日头少雨,壮着胆子多种了些棉花。指望秋日里能多卖几个铜板,好缓解下家里的燃眉之急。

郑氏家里就比往常多种了几亩棉花,她的大儿子过两年要说亲,正是着急攒聘礼的时候,种棉花虽然风险大了点,总得冒险试一试。

摘棉花是个辛苦活计,本地有个不成文的习俗,说是出嫁的姑娘要回娘家帮忙摘棉花。其实哪里是要她摘,实是心疼自家的姑娘在婆家辛苦,接回娘家松散两天。

杏娘前几天才回了娘家,何况自家的棉花地着实称不上辛劳,也就不用理会这个习俗了。

“五婶眼热我们偷懒,我们还羡慕五婶家成堆的棉花呢,今年日头足,大家都能有个好收成。”杏娘但笑不语,不接她的话茬,分家的事别人能说,她自个却不能,是好是坏传出去都是个麻烦,何必多此一举。

郑氏点头附和,满脸喜色:“可不是,今年老天爷开眼,可算心疼了一回我们这些老庄家把式。那棉絮又白又软,难得的好棉花,我不跟你说了,趁着日头足再去摘两麻袋。”

说完背起麻袋急匆匆往家走,丛家几口继续优哉游哉掏棉花。

到了六太爷“满五七”这天,即亡者去世之日算起,第五个“七日”。亲朋好友齐聚丛其家,先去六太爷坟前烧灵屋、纸钱等,一挂鞭炮过后所有人走回家,不能回头。

丛其早已购置好鱼肉蛋蔬,本家的年轻媳妇又聚在一起洗涮、切菜、操办席面,吃过两顿饭后各回各家。至此六太爷的葬礼顺利完成,每日家里人吃饭时为六太爷“叫饭”即可,只等到了大年初一过来给他老人家“拜新年”。

日子慢慢滑入深秋,早晚气温稍显凉意,菜园子细细料理过一遍后,洒下萝卜、白菜、大葱等冬日里要吃的菜蔬种子。

田里的稻穗慢慢镀上一层金黄,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在此之前,旱田里还有一项农作物要种——油菜。

农家活就是这样,从年头忙到年尾,就没有停歇的时候。

忙完水田忙旱田,这块地刚薅完草,那块地里的狗尾巴又长了起来,到了收获的季节固然令人惊喜,可劳碌依旧如影随形。

按照成熟顺序一块田一块田地割,一茬接一茬地收,农人不是在地里忙碌,就是走在去地里的路上。最后收完所有的农作物,全部的田里种上油菜。

当然也有如云娘家这种异常勤劳的农户,那是红豆、绿豆、花生一样不落,完事了还有精力种一季冬小麦。

简直了,耕地的牛都没这般使唤的,这两口子不是一般的能吃苦。

杏娘自问自个是做不到这种的,实在是太累,这时她又庆幸自家男人有手艺在身。尽管夫妻分离,异地而处有些难处,可比起这般不要命的劳碌又不算什么了。

人生在世,有舍有得,全看如何取舍。

当丛三老爷重新拾掇起杂物房的镰刀、扁担等物时,杏娘的心情一日比一日晴朗、雀跃——秋收在即,当家的也快要回来了。

殊不知丛孝此刻却有些骑虎难下,左右为难。

“您说什么?”丛孝一脸震惊,难以置信地看着对面的陈牙人,“要我跟着张家的送亲船去府城。”

张家的那张陪嫁架子床早在半个月前修补好了,用时二十天,连拆带修补。找出问题后修整一番,后面又重新组装回原样。

不得不说丛孝的手艺在县城这一亩三分地里算得上是拔尖的,看来那些年在府城的寺庙没白混。

整张架子床光亮如新,朴素典雅,丝毫看不出修补过的痕迹。

不过这对张家老少来说不重要,张老爷子使唤自家两个八、九岁大的孙子脱了鞋爬上床,使出吃奶的劲在床上蹦跶、翻滚。折腾半天,架子床有些微的颤动,却不再发出令人尴尬的“咯吱咯吱”声。

张老爷子捋着胡须满意点头,其他主人亦是喜笑颜开,张家的面子总算保住了。

主人高兴,干活的丛孝自然赏赐丰厚,除了原先说好的五十两工钱,还额外送了他两匹精致的布料、两盒上等茶叶、两盒糕点等。

丛孝抱了赠送的诸般物件回到他租赁的小宅子,眉开眼笑一一分类。

不能久放的糕饼点心、瓜果等吃食分成两份,余下的茶叶、布匹及工钱都锁到箱子里。

提了一份吃食揣上给陈牙人的中人钱,丛孝乐颠颠跑去陈家,两个大醉一场,直到盏灯时分才散席。

张家这般的活计可遇而不可求,几年难得碰上一次,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丛孝打打零工赚些生活开销也够用。

于他自个而言,有张家的这一单撑着,这一年就不算白干。

他心里是及其满足的,自分家后家里总算有了些积蓄,不再寅吃卯粮,惶惶不可终日了。毕竟这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