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女:我在边疆开食肆》
《穿成农家女:我在边疆开食肆》全本免费阅读
原来,沈芋用签到奖励的「百工图鉴」技能,兑换出了一台活字印刷的简易模型。
几个工匠师傅正在院子里组装调试,木活字整齐排列,棕黑色的油墨在石砚里散发着独特的香气。
教书先生捋着胡须,眼中满是惊叹:“夫人,这活字印刷当真能提高印书效率?”沈芋笑着点头,亲自示范起来。
她先将需要的木活字按文章顺序排列在字盘里,均匀刷上油墨,再小心翼翼铺上草纸,用棕刷轻轻按压。待揭开草纸时,一行工整的《论语》语句清晰呈现,惹得孩子们一阵惊呼。
小安蹦蹦跳跳地凑过来:“娘,我也想试试!”沈芋便手把手教他排版、刷墨。
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她心中满是温暖。一旁的霍祁不知何时也来到学堂,倚在门框上,嘴角挂着温柔的笑意,眼神里尽是对妻儿的宠溺。
活字印刷成功后,沈芋决定用它印些实用的书籍。
她发动「文曲星佑」技能,让自己对各类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然后和教书先生一起,将农桑技术、生活常识等内容整理成册。
孩子们也都积极参与,帮忙校对文字、涂抹油墨。
印刷好的书籍,一部分留在学堂供孩子们学习,一部分则分给村民。村民们拿着这些图文并茂的册子,爱不释手。王婶看着册子上详细的织布技巧,激动地说:“有了这个,俺织的布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随着活字印刷的推广,附近村庄的人也纷纷前来学习。沈芋便在学堂开办了印刷培训班,不仅教大家技术,还分享排版、装帧的经验。霍祁则负责维持秩序,安排食宿。
一天,邻县的一位老学究听闻后,专程赶来。他看着忙碌而有序的印刷作坊,连连赞叹:“沈夫人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老学究还带来了自己珍藏的古籍善本,希望能帮忙印刷传播。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知识得以广泛流传。
学堂里的孩子们,不仅能学到传统的经史子集,还能接触到各种实用的技艺知识。他们用印刷出来的课本学习,用自制的作业本练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沈芋,看着学堂里热闹的景象,再看看身旁并肩而立的霍祁,心中满是满足。生活虽平淡,却因这些小小的创新与努力,充满了温馨与希望。
她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有趣的事等着他们去发现、去创造,而这,就是最美好的日常。
寒风卷着细雪掠过屋檐时,沈芋在棉纺坊旁支起了几座暖棚。用「四季如春」技能培育的茶树嫩芽,在暖黄的油灯下泛着新绿。
小安戴着厚厚的棉帽,蹲在暖棚边数着冒头的茶芽,冻红的鼻尖几乎要贴上叶片:“娘,这批茶叶能赶在腊八前采完吗?”
沈芋笑着将儿子拉到身边,指尖划过系统奖励的「陆羽茶经」残卷,发动「点茶妙法」技能。霎时间,制茶工序、火候把控等知识如潮水般涌入脑海。
她决定尝试制作一种适合冬日饮用的暖茶——将晒干的红枣去核切片,混入炒香的糯米与新茶,再撒上磨碎的核桃碎。
霍祁带着士兵从山里砍来粗壮的枣木,做成特制的碾茶臼。他挽起袖口示范时,结实的臂膀在火光中映出古铜色,木屑纷飞间,竟把碾茶臼打磨得温润如玉。
沈芋见状,发动「天工巧匠」技能,原本粗糙的茶具表面立刻浮现出流云纹,壶嘴处还雕着栩栩如生的衔茶雀。
第一批暖茶制成那日,整个村子都飘着甜香。
沈芋在村口架起几口大铁锅,滚烫的茶汤咕嘟作响,村民们排着队捧着陶碗,哈着白气赞道:“喝完整个人都暖透了!”教书先生啜了一口,当场赋诗一首,墨迹未干就被小安拿去活字印刷,贴在布告栏供人欣赏。
县城布庄分店的伙计传来消息,说不少贵妇喝了暖茶后,不仅回购茶叶,还想定制配套的茶具。
沈芋灵机一动,发动「百窑秘术」技能,带着工匠们在后山建窑烧瓷。
霍祁亲自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后阅读完整章节!】